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年轻一代,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纪念建校6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根据校团委统一部署,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于2017年7月26日——8月3日期间,组织了赴兴安盟科右前旗生态文化考察团,深入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乌兰毛都苏木、满族屯满族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走进农村牧区,了解生态文化,感受民生民情”为主题,由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各专业、各学历层次的11名员工和4位带队老师组成。实践团主要任务是深入科右前旗农村牧区,考察当地自然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预防情况;深入田间地头和牧区,了解农作物生长和畜牧饲养情况、农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等情况,使青年员工更加深刻了解十八大后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兴安盟科右前旗努力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的情景,从而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激发为建设家乡、建设内蒙古而勤奋学习,发奋图强的意志。
为圆满完成此次考察学习任务,公司团总支负责人提前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和准备工作。将实践团成员分为4个组,分别由4位指导教师带队,采取了实地观察、入户访谈等形式,并对调研内容做了详细的记录。
开发中的“绿色”文化小镇——察尔森的实践活动
2017年7月28日上午9时,实践团抵达“三下乡”活动第一站——察尔森镇。9:30左右,在镇政府会议室举行了“三下乡”活动开幕仪式,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八格老师介绍此次“三下乡”活动目的和内容。察尔森镇副镇长王双岭参加仪式,介绍察尔森镇概况,并表达了对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大力支持。
察尔森镇的“三下乡”启动仪式
举行简短的仪式之后,实践团成员跟随王双岭副镇考察、调研正在修建的察尔森水库、关玉衡纪念馆、锡伯吐山、奠基好的敖包、科尔沁右翼后旗博物馆、特门达巴生态园。第二天走访农户,和农民交流座谈,了解当地农耕面积、经济收入来源、副业经营模式以及近几年自然气候情况。
佟宝全副教授讲解察尔森水库情况
佟宝全副教授讲解特门达巴生态园生态情况
在调研的过程中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佟宝全副教授从专业角度,深刻解读当地地理位置、农耕方式、气候变化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使实践团成员切身感受到当地的人文地理面貌。
在察尔森镇好田嘎查村委会调研
走访察尔森镇好田嘎查农民
在双岭副镇长的介绍和佟宝全老师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对察尔森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该镇濒临洮儿河畔,位于科右前旗东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鲜明的地方特色。党的十八大以后,该镇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丰富的自然风光,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小城镇特色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带动第三产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农牧民收入,努力打造祖国北疆的“绿色”旅游文化小镇。
科尔沁游牧文化摇篮之一——乌兰毛都苏木的实践活动
结束察尔森镇的考察后,实践团于7月30日上午11时抵达“三下乡”活动第二站——乌兰毛都苏木乌布林扎拉嘎嘎查进行了为期2天的实践活动。
乌兰毛都苏木位于科右前旗西北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土地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是科尔沁游牧文化的摇篮之一。在实践活动第一天,实践团成员在乌兰毛都苏木勿布林扎拉嘎嘎查领导巴根那的带领下考察了努图克敖包、苏金宝拉格奶食店、70年大庆那达慕大会会场、蒙古大营、札萨克图敖包、马场,领略了乌兰毛都苏木在蒙古族服饰、饮食、习俗、语言等方面的鲜明的科尔沁特色。
为了切实感受科尔沁游牧文化,实践团在乌兰毛都苏木的第二天走访牧户,了解传统蒙古族服饰刺绣工艺、蒙古族奶食品制作、蒙古族日常皮具品制作与用途、蒙古族马奶酒制作、蒙古族传统手工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蒙古族服饰传承人山丹老人的讲解,了解到扎萨克图民间刺绣工艺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工精细、线条明快、色彩鲜艳、针法细腻,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工艺不仅体现在蒙古袍制作上,还体现在蒙古靴子、鞋子、烟袋、钱袋、收纳袋、枕头等日常用品制作上,并且根据性别、年龄、婚情有各种分类,与其他地区蒙古族服饰有所不同的特点。
蒙古服饰传承人山丹老人传授刺绣工艺
蒙古族服饰传人山丹老人讲述其传承刺绣工艺经历
蒙古服饰店主诺敏讲解蒙古烟袋工艺
蒙古服饰店主诺敏讲解蒙古靴子制作
牧民金荣讲解奶豆腐制作方法
实践团成员在讨论奶豆腐和奶皮子制作方法
那顺达来老师在讲解马具制作方法
实践团成员在转敖包
乌兰毛都扎萨克图敖包前合影
和蒙古服饰传承人山丹老人合影
在牧民布仁吉日嘎拉家,实践团参观了马场和草场利用情况,还学习挤马奶,制作马奶酒的过程和方法。
在牧民布仁吉日嘎拉家学习挤马奶
在牧民布仁吉日嘎拉家体验挤马奶
佟宝全副教授从地理环境(生态)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了部分民族文化(如蒙古族特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某种意义上受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影响,以此为同学们说明生态与文化的统一性以及内在联系,同时强调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同区域生态系统与地理环境的保护具有密切关联。
在两天的考察学习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被乌兰毛都草原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仍然保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蒙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深深感动。
满蒙文化高度融合的边境乡——满族屯满族乡的实践活动
2017年8月1日,实践团乘车抵达了“三下乡”活动第三站——满族屯满族乡。在满族屯满族乡政府干部李金城的带领下参观满族屯博物馆、查干敖包,走访牧户等活动。
满族屯博物馆前合影
参观满族屯博物馆
满族屯是全国唯一以满族为主体、蒙古族人口占多数并至今仍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边境民族乡,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这里的满族群众在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方面基本上与当地蒙古族融为一体,但也保留着自己的一些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不仅了解了满族屯清廷皇室与扎萨克图王室联姻、联盟的历史,也感受到满族屯乡为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发展满蒙传统文化,各民族干部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建设边境乡的美好景象。
满族屯政府干部李金城介绍满族屯历史文化概况
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都带着好奇与热情,积地参与考察与学习讨论活动,虚心向老师和当地农牧民学习,了解农牧民生存和生活状态,表现出当代蒙古族老员工对建设家乡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组织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成员亲眼目睹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举措。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牢固树立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另外,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又为广大同学搭建锻炼成长的平台,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